青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学生防溺水联防联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进一步加强学生防溺水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23日
进一步加强学生防溺水联防联控工作方案
为扎实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有效遏制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特制定《进一步加强学生防溺水联防联控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发动全社会力量开展学生防溺水安全防护工作,将学生防溺水工作作为河(湖)长制和安全检查工作重要内容,着力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校联防”的预防学生溺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坚决杜绝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学生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一岗双责原则。由政府统筹领导,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逐级落实“一岗双责”管理责任制。各部门按照职责,负责职责区域的隐患排查、日常巡查监管、警示标志设置、宣传教育等工作。
源头防范原则。结合本部门实际,全面掌握学生喜欢游玩、易发生溺亡事故的重点水域和工程管理等区域,有效排除潜在危险因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师生家长及社会群众的自救、互救与自我防护能力。
部门联动原则。各部门在积极预防、依法管理、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加强沟通,认真分析,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全面落实学生防溺水工作责任。
三、成员单位职责
(一)县教育局。牵头负责并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学生防溺水工作,召集相关会议,认真研究分析、定期通报学生防溺水工作情况;指导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成立以校(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防溺水工作体系,指导学校完善各项制度、预案;监督学校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指导学校通过家长会、下发《致家长一封信》、与家长签订防溺水“六不”承诺书等方式,督促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
(二)县委宣传部。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加强游泳安全、防溺水公益广告宣传及警示教育,宣传溺水的危害性及相关自救知识,尤其是提醒家长关注孩子防溺水和游泳安全,在溺水易发时期,增加宣传频次,强化防范意识,坚持正面引导,营造防溺水工作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三)县应急管理局。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对收到的较大溺水事件信息,及时报送政府及相关领导同志,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救援请示时,协助调度相关救援力量进行应急救援。
(四)县公安局。及时准确发布警情信息,做好溺水警情的先期处置,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水域隐患排查,配合溺水事故救援和事故原因调查,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善后工作。会同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取土以及对塘坝任意改造等违法行为。
(五)县民政局。发挥统筹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职责,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救助保护机制,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增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意识。
(六)县自然资源局。督促矿山企业、勘查单位按照矿产勘查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的有关规定,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配合相关单位开展涉关隐患排查工作。
(七)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形成的水池、水坑等管理,督促建设、施工及有关企业单位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及时回填危险水池水坑,无法及时回填的设立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加强巡查管理工作。
(八)县水务局。将学生防溺水工作纳入县、乡(镇)、村三级河湖长管理体系,设置护栏及警示标志,逐级负责巡查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立即进行整改,督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项目法人单位、施工单位对管理范围内的涉水安全警示标识和相关防护设施进行全面自查。
(九)县农业农村局。加强对农田建设新建在建项目安全防护情况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督促建设单位及时设立安全标识、安装井盖等防护设施;对水位变化等原因导致暂时无法使用的工程,督促建设单位加装安全防护设施后封存。利用农田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工程质量飞检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对农田建设新建在建项目安全防护情况进行同步检查,掌握安全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实现农田建设项目安全督导常态化。
(十)县林业和草原局。督导各类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国有林场等单位开展安全排查和隐患治理,建立台账,做到风险等级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对全县范围内具有水体景观的地质公园、湿地公园进行重点排查治理,在水体景观区等水源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人员易达区设立安全隔离带和防护栏(网、墙),摆放救生圈、绳索、竹竿等应急救生物品。
(十一)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在县公园池塘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并按照县政府应急要求设置隔离设施。
(十二)县气象局。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针对极端天气等情况,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十三)县卫生健康局。及时组织溺水事故救援,配合学校做好预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配合红十字会、教育等部门在学校、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群众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救护常识。
(十四)县消防救援大队。制定完善水域救援预案,建强水域救援分队,组织开展水域救援专业训练,接报溺水救援信息后,能够快速反应、精准处置。
(十五)共青团青冈县委员会。通过开展活动强化防溺水知识宣传效果,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暑期江堤、水域巡查及劝导,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十六)县妇女联合会。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力度,着力提高监护人责任意识,组织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及监护教育存在困难的家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站、家长学校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关爱活动,加强留守和困境儿童的安全教育。
(十七)乡镇(街道)政府。统筹落实学生防溺水工作属地责任,将学生防溺水工作纳入河湖长管理体系,设置护栏及警示标志,逐级负责巡查管理。组织村庄(社区)对本辖区内溺水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沟渠、水井、蓄水池、积水坑、废弃矿井、矿坑、机井等数量,建立完善基础信息台账,明确管理责任,加强每处水域管理。对矿山(原废弃转场)采坑及地面塌陷积水区进行重点排查治理,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针对水库、河道等事故多发地段和时段,逐级落实重点水域安全监管巡查防控责任,有条件的安装配备视频监控和报警播音设备。加大对可能发生人员溺水事故危险区域的巡查力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指导村(居委会)成立村级防溺水巡逻救护队并建立巡逻制度、落实巡逻人员,及时劝导、制止在水域管理范围、工程区域及在建水利工程内游泳、戏水人员。针对学生因毕业或假期等脱离学校管理、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监管等薄弱环节,指导社区、村(居委会)建立未成年人安全监管责任制,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生,摸清底数,列出清单,责任到人,定时联系提醒和监督教育,提高监管针对性。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双包保”责任制。在落实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学校教师和乡村(社区)干部“双包保”双线责任制,即:由学校牵头,以班级为单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包学校学生;由乡镇(街道)牵头,以村(社区)为单元,乡村(社区)干部包辖区内学生。包保人通过定期上门走访、不定期电话联系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同时,建立安全信息员制度,学校每个班级由班主任选定8至10名学生担任安全信息员,将学生涉水动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包保人。
(二)强化警示宣传教育。组织学校教师每周开展“全覆盖”式电话、微信家访,持续推送防溺水警示提醒信息,在暑假期间集中开展一次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将防溺水知识纳入家访活动重要内容。加强防溺水社会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标语、设立宣传栏、播放公益广告、微信、短视频等形式宣传防溺水工作。每个村(社区)必须在醒目位置张贴一条以上防溺水警示宣传标语,通过乡村大喇叭播放防溺水宣传内容。要注重发挥志愿者作用,积极开展安全宣讲、巡逻、野泳劝阻等志愿服务,切实提醒家长加强对子女防溺水教育管理。
(三)加强水域巡防排查。认真做好巡查防控,逐级落实所有水域安全监管巡查防控责任,聘请专人或组织志愿者、热心人士、“五老”等人员看管,切实做到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段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不留安全隐患。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存在溺亡安全隐患危险水域的巡查力度,发现隐患问题必须整改到位。完善警示防护设施,在危险水域醒目位置设立安全警示牌,设置安全隔离带、防护栏,配备救生圈、绳索、长竹竿等应急救生物品。
(四)强化日常救护培训和应急处置。在中小学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培训,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溺水救护技能及常识,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完善防范溺水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结合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以乡镇为单位成立防溺水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满足水上救援需要。部门要落实好值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及时高效处置。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属地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尽最大努力组织搜救失联人员,抢救受伤人员,并要依法依规,注重实效,做好善后安抚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学生防溺水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性,主动担当,齐抓共管,把防溺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生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层层传导压力,层层细化措施。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辖区内学生防溺水工作亲自抓、亲自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定期调度学生防溺水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作为,加强工作衔接配合,强化沟通协调,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要认真履行牵头职责,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定期会商,研究工作情况,推动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查问责。要强化督促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明查暗访,各部门要将防溺水工作列入平安建设重要考核内容,对不重视学生防溺水工作、不履行管理责任、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恶劣社会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责任。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